脱硫喷射器厂家提示:千亿市场陷“推而不广” 第三方治理仍待市场化

发布时间:2018-01-17 11:35:06
 





枣强蓝宝脱硫喷射器厂家提示:千亿市场陷“推而不广”困局 第三方治理仍待市场化


提出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、专业化、产业化为导向的第三方治理正处于业界风口。业内人士认为,工业企业和环保企业不是对立的,双方要有共同的目标,第三方治理模式需要长期配合和良性合作,最终通过更好更节能的技术手段、更低的代价进行治理。

 

  孕育十余年,却仅出6个典型项目;新政年年出,却长期推而不广——第三方治污正陷尴尬。
 

  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,到发改委近日公布首批6个典型治理案例,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与之相关的新政发布,第三方治污市场也因此被业内寄予厚望。
 

  一边是政策力推,一边却遭遇困局。统计显示,我国工业污染目前约占污染总量的70%,其中引入第三方治理的仅约5%。推而不广的原因究竟何在?
 

   火电行业从2008年开始尝试第三方治理,较其他行业起步早、发展快。以脱硫、脱硝为例,第三方运营在全国已投运火电装机容量中的占比分别约20% 10%,对比当前污染排放规模,该比例仍然过低。日前在2017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,清新环境总裁张根华指出。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第三方治污的行 业现状。
 

  据E20环境研究院统计,我国工业污染目前约占污染总量的70%,其中仅有5%左右引入第三方进行治理。治污者热情高涨,排污者不愿接招——双方责任不明、行业规范不足、部门监管不严等影响下,第三方治污陷入尴尬。
 

  市场反应冷热不均
 

  第三方治污,即排污者付费、专业化治理的模式。有预测称,十三五期间,其市场规模将破千亿。
 

   以入选典型案例的苏州工业园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为例,因缺乏资金及专业技术,园区污泥原本只能堆积处置,占用土地、污染环境。引入第三方治理,让 园区环保压力得到缓解。虽是污泥项目,我们这儿却整洁得像苏州园林。除无害化处理,污泥干化后还可变废为宝用作焚烧发电,2011年投产以来,已为 当地热电厂节约近10万吨标准煤。项目治理方苏伊士新创建污泥业务总监岳宝介绍。
 

  同样深感受益的,还有中海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处长朱生凤,同等达标的基础上,第三方治理让我们的环保成本降低20%-30%在他看来,面对愈发严格的环保要求,就像企业跑向目的地,引入第三方治理,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不失为一条优质跑道
 

  不过朱生凤也坦言,推行第三方治污并非易事,很多人起初并不赞同,也无动力,甚至有人觉得何必把事情干得这么复杂?
 

  存有类似想法的不在少数。一位环保企业负责人无奈说道:我们去过多家工业企业,不少觉得根本没必要引入第三方治理,自己从头到尾就能包揽。有人说,我们连煤炭、钢铁都能生产,处理污水还不是小菜一碟
 

  落地难、推广慢、市场反应冷热不均——多位专家表示,尽管被给予厚望,第三方治污在我国却仍处发展初期。
 

  光治不管难成气候
 

  既然多赢模式,缘何推进缓慢?
 

   政策层面上看,第三方治污并不缺少支持。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,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 三方治理的意见》,再到环保部2017年出台《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》(下称《实施意见》),国家层面的支持声5年未有间断。至少 有17省市已分别出台地方措施。
 

  政策利好下,市场为何仍遇冷?排污企业担心治不好,影响自身形象;治污企业参差不齐,影响治理成效——如何协调治、排污双方的微妙关系,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之一。
 

  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党委书记李远在编制《实施意见》时发现,因第三方责任不明晰,实际操作中缺乏责任界定,治理效果一旦不佳,双方极易出现推诿扯皮等情况。
 

   同时,因第三方治污现行门槛较低,暂无过多资质要求,服务企业规模有大小、技术有高低,不仅直接影响治理效果,还可能引起恶性竞争。不乏有些第三方企 业,自身缺少监管或操作不规范,为达到所谓目标弄虚作假,与排污企业同流合污,暗箱操作违法牟利。李远指出,因缺乏自律及相关评价机制,加上信息公 开不对称,也导致排污者在选择治理方时,难以获取完整准确的信息。
 

  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中则认为,第三方治理还暂未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。除工业企业外,还有很大一部分治理对象是政府的环保设施、工业园区等。但有些政府部门在治理中又当运动员、又当裁判员,并未真正交予专业公司去做。
 

  市场化道路破困局
 

  在李中看来,第三方治污所遭遇的困局,很大程度上或可交给市场去解决。
 

   第三方治理就是我付钱、你治理,依据效果付费。把项目放到开放的市场中,再将招标条件提至最严,自然有专业公司主动上门。排污方也可找到最经济的投入 产出方式,不一定最便宜,但却最可靠,避免低价中标等恶性竞争。市场化运行中,还可建立强有力的合约机制,明确各方责任、效果考核、惩罚机制等。李中举 例称。
 

  张根华认为,第三方治理不仅在于治理,更涉及一整套管理流程,治污企业首先需提升自身能力。只有达到一定规模,才能产生一定的边际效应。单做一两个项目,很难在运营成本上占得先机,高成本也让排污方难以接受。规模化的同时,还要注重专业化。毕 竟只有够专业、经验足,别人才会来找你。
 

  为进一步规范行业,政策也在缩紧。李远介绍,根据最新出台的 《实施意见》,不仅谁污染、谁治理,而且谁污染谁就要承担责任,责无旁贷。除履行相应义务,治污企业要与排污方泾渭分明,否则将承担弄虚作假等连带责 任。同时,政府作为监督部门或委托方时,有权或有责任向排污单位追责。
 

  针对诚信问题,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巡视员兼副司长尤艳馨强调,环保部下一步将强化行业监管,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,加大重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,探索出台第三方治理企业监管配套政策。

更多信息:http:/www.lanbaozhenkong.com/